【图集】科技与艺术如何在此启航?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公共艺术体系亮相



白云机场 T3 航站楼
广州白云机场 T3 航站楼的公共艺术体系,展现了空间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性实践。通过系统性的规划,艺术介入空间,将航空枢纽转化为承载文化传播功能的复合场域。在创作实践中,项目团队邀请国际顶尖艺术家参与,运用现代艺术语言解构岭南传统文化符号,实现传统艺术元素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整合数字交互、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构建动态化、沉浸式的文化感知场景,使传统文化资源获得新的诠释载体与传播路径。
以 “白云机场公共艺术生长系统” 为核心的建设理念,打破了传统交通枢纽空间的单调与功能性束缚。通过搭建国际审美与广府地域文化的对话桥梁,将当代艺术表达巧妙融入在地文化基因,为旅客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艺术感染力的沉浸式空间体验,为机场这一繁忙的交通枢纽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创新塑造出极具吸引力的公共艺术空间新模式。

公共艺术体系总体策划
目前有9件来自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先行亮相(附现有9组作品主创名单),其他作品将在后续过程陆续推出。

这件作品的的灵感取自岭南白蜡树的翅果,这些以每分钟不到2圈悠然画弧的金色精灵,正是艺术家标志性的诗意机械语言的完美呈现。曾两度斩获IF设计金奖、红点至尊奖的尤西,最擅长让冰冷科技焕发温暖生命——这三组分别隐喻昨天、今天与明天的旋转种子,在精密的传动系统驱动下,竟以3.9吨的重量演绎出南国微风托举般的轻盈。
当国际顶尖的科技美学遇见岭南大地的自然灵感,这场跨越文化的对话就此展开。
2.国际到达联检大厅
丹麦裔冰岛籍艺术家: OlafurEliasson

享誉国际的丹麦艺术大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为广州白云机场量身打造的Sphere for Unspoken Encounters。
始终致力于探索自然、感知与空间微妙联结的埃利亚松,将他标志性的跨学科创作方式融入这件作品。他将木棉花态与东方五行智慧,藏进一个发光的十二面体中,构建出这座宛如“光之万花筒”的诗意现场。
3. 国内贵宾室
艺术家: 王中团队

感受过光之宇宙的静谧,再进入贵宾室小憩时,墙上有一面会“动”的魔法地图——中央美院艺术家团队把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藏”进了一幅充满岭南韵味的青铜浮雕里。内藏的智能LED屏在代码驱动下,会让光芒如星图般点亮,海浪开始流动,商船仿佛重新启航。让青铜的厚重质感与数字光影完美融合,毫无违和。静态的浮雕与动态的光影,共同演绎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航海史诗。它不只讲述历史,更在向游客低语:广州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与世界的温暖握手。
4. 湾区广场东北侧
艺术家: 卓凡、彭一名、刘野

无论是出发还是抵达,都少不了一场温馨的迎接。艺术家把广东省鸟白鹇请到航站楼,与飞机航线之美梦幻联动:一只身姿如岭南山水般流畅写意,一只轮廓似机场钢结构般利落分明。这两只数吨重的“大鸟”仅凭几个隐藏受力点就实现悬浮魔法,镜面羽翼实时倒映着航站楼的流动风景,智能光线还会随着游客的脚步玩起变装秀,科技感十足。
6.花园(东侧)
艺术家: 沈康团队




艺术家把整个岭南的春天都挂在了天花板上:这些仿佛被南风吻过的蓝色花瓣,藏着不少小心思——它们有着通花瓷般的玲珑,又带着麦秆画的细腻,每一片都是非遗智慧与未来美学的混血儿。为了让这场花雨真正“飘”起来,湖北美院艺术家团队玩了个视觉魔术:用0.3毫米几乎隐形的钢丝绳,轻松吊起了整整3吨的装置。最妙的还是花瓣的“变装术”——特调的“岭南天色蓝”会随着天光悄悄改变心情:清晨是暖金色问好,正午是天空蓝微笑。表面那些精密的波浪纹理,更是在地上投下流动的光斑。这些会跳舞的花瓣告诉来往的旅人:机场的春天,从来不会落幕。
(图文由中央美术学院黄建成教授团队提供)
大家都在看
-
2023-05-06
-
2021-01-06
-
2025-11-06
-
2025-11-06
-
2025-11-06
-
2025-11-05
-
2025-11-04
-
2025-11-04
-
2025-11-04
-
2025-11-03
-
2025-11-03
-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