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晋城“古建新语”当代艺术展启幕:以艺术激活千年古建的文明对话

晋城阳城皇城相府,图源晋城市人民政府

参展艺术家:陈哲、成瑞娴(美国)、加布里埃尔·莱斯特(荷兰)、聂士昌、石至莹、童昆鸟、王凝慧(美国)、解群、叶梓颐、赵潇潇,以及空间设计师阎洲
“斗转星移”以中华文明的宇宙观演进为核心,通过“苍穹”“天机”“厚土”三个章节,从神话原型到当代实践,层层拆解古人对宇宙的认知逻辑,呈现“天人合一”的文明发展脉络。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晋城古建宇宙观的视觉转译,更以玉版八角星纹和远古洛书图符为灵感,通过“八方”格局的空间设计,引导观众步入首尾相接的观展路径,回溯“上观星象、下察厚土”的探索之路。

晋城“古建新语”当代艺术展——“斗转星移”艺术家群展展览现场,晋城城市体验中心,2025。图片由UCCA Lab提供。
开篇章节“苍穹”聚焦神话仪轨与古建空间中的宇宙象征,并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与空间体验,揭示古人将天文想象系统融入生存实践的深邃智慧。解群的《女娲山》以女娲补天神话为基,通过虚构的山水村庄与五色土的物质叙事,融合物质文化研究与人类学想象,探讨神话如何源于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进而升华为文明的精神象征;童昆鸟的《守护》融合斗拱形制与四象二十八宿秩序,将静态建筑构件转化为观天象地的仪式,揭示古建作为宇宙微缩模型的深层联结;成瑞娴的作品则融合道教护符、科学插图与原始岩画元素,构建自洽新范式,展现古人如何将天地运行规律、神灵信仰与人类智慧浓缩于完整的解释体系之中。

聂士昌,《滴动仪》(局部),2025,各种金属(铁、不锈钢和铜)。晋城“古建新语”当代艺术展——“斗转星移”艺术家群展展览现场,晋城城市体验中心,2025。图片由UCCA Lab提供

赵潇潇,《云图》,2022,铝、电子元件、碳纤维杆。晋城“古建新语”当代艺术展——“斗转星移”艺术家群展展览现场,晋城城市体验中心,2025。图片由UCCA Lab提供

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晋城不仅是“中国古建博物馆”,更承载着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创世神话的原始记忆。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个展,邬建安个展“第八十天”基于晋城“神话之乡”的文化根脉,以特定场域大型空间装置回应女娲补天的神话母题,在城市体验中心1号展厅内构建神话与现实交织的沉浸式现场。

晋城“古建新语”当代艺术展——“第八十天”邬建安个展展览现场,晋城城市体验中心,2025。图片由UCCA Lab提供

此外,展期内还将于城市体验中心同步呈现“玲珑匠心”晋城古建文创展,以晋城古建为灵感的创意设计作品延续“古建新语”的探索,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创意对话。(UCCA Lab供稿)
大家都在看
-
2023-05-06
-
2021-01-06
-
2025-11-06
-
2025-11-06
-
2025-11-06
-
2025-11-05
-
2025-11-04
-
2025-11-04
-
2025-11-04
-
2025-11-03
-
2025-11-03
-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