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戏》为戏曲传承再添薪火 研讨会聚焦融合与创新

作者:付朗时间: 2022-02-19 01:54:30

全国政协办公厅联络局二级巡视员王春祥在研讨会上表示:《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具备审美和精神品质,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平台,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台来推动和实现。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著名京剧叶派小生演员李宏图也在会上表示: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活力,这两档节目用另外一个视角让人们真正地走进了民族文化。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吴焕表示:《全国校园戏曲春晚》,为喜爱戏曲艺术的学生搭建起走上荧屏、面向全国展示风采的一个崭新平台。这个平台,把“C位”让给热爱戏曲的青少年,开创了为在校学生量身打造戏曲晚会的先河。

传承:立足校园学阶,独特的编排方式,助推薪火相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在他们心中埋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对于青少年争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具有深远意义。

《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晚》就是一个专门播洒种子的舞台,这个舞台不是在“选秀”,也不是在“造星”, 而是坚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戏曲的学习体验和感情中来,引导更多的学生去了解戏曲、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在戏曲文化中的才华和风采。

参与《一堂好戏》节目录制的主体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在校大中小学的学生;戏曲剧种丰富,囊括了京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越剧、广东粤剧、黄梅戏、锡剧、沪剧、川剧、秦腔等十余个剧种。在剧目的选取上更是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既有传统经典名剧,也有新编历史剧,现代经典剧目,还有原创戏曲课本剧。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梨园周刊》栏目策划刘连伦从事少儿戏曲工作整整30年了,他感慨地表示:《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晚》做到了我一直非常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将这些戏曲做了一个细致、系统化的梳理和呈现,在传统上创作出新东西,很了不得。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在研讨会上表示: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晚》注重的是集体性的表演,而不是一两个学生的‘独角戏’,这样的方式对培养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带动和感染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戏曲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校园戏曲春晚》更是采用了“立足学阶”这一独特的编排方式,从中小学生到中等职业戏曲院校再到高校学子的依次展示,最后两章分别是入选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学员代表和来自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川剧、豫剧和锡剧等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的当代名家们带领学生们表演经典名段,全面展示展示校园戏曲的累累硕果。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戏曲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郭娅楠在研讨会上对这个设计编排称赞道: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巧思设计,一层一层的进阶式展示,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一种偶像和榜样的力量。

无论是《一出好戏》还是《全国校园戏曲春晚》所搭建的这个平台,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增进青少年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这些学生将来未必会从事戏曲工作,但肯定会成为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的积极传播者、推广者,未来也必将会影响带动一大批爱好者、参与者,共同赓续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薪火相传,代代绵延!

教育传媒研究总编辑张志君表示:可以说这两档节目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创新,起到了沟通古今、沟通未来的作用,让参与其中的孩子们既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精华不断传承下去。

这些由孩子们自编自演的原创课本剧,虽在艺术上或许稍显稚嫩,但节目题材广泛且极富教育意义,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成长远远胜过单纯的说教。有致敬革命先驱、礼赞英雄先烈的《少年李大钊》《英雄王杰》《飞夺泸定桥》;有反映教师精神的《霜天红烛》;有科学幻想题材的《接嫦娥》《嫦娥奔月》;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少年马连良》《青核桃》《红楼梦》《谢道韫》。在剧种上,京剧、评剧、豫剧和黄梅戏个个出彩。

国家京剧院著名京剧程派演员李海燕在节目研讨会上表示十分赞同这样的形式:孩子们能够自编自导,用京剧、昆曲、梆子和评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将现代的题材表现出来,恰恰说明了孩子们的心里已经扎下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向往。

原战友京剧团副军级编剧、导演、杨派老生李崇林也赞同地表示:孩子们自创剧目给我们戏曲艺术插上第四大翅膀。这些中国传统的理念要一定把孩子们打磨了,洗礼了。让他们不仅要做戏曲艺术的观光课,更要做戏曲艺术的主人翁。

《一堂好戏》的节目形式和传播内容都实现了创新。《一堂好戏》综合运用了新闻传播与电视艺术结合的方法,每期节目主题都要经过精心策划,以当前备受关注的新闻角度切入,加强互动性、增强现场感,形成了“外采拍摄+舞台演出”、“经典剧目+创排新戏“、”学生实践表演+专家点评讲解+名家示范传授”等一系列鲜明的栏目特色。在此基础上,《全国校园戏曲春晚》统筹规划,优中选优,打造了一出“好戏连台”。

节目还积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在互联网平台设立专题、开办栏目等手段,把节目快速送达给更广泛的受众,积极探索将“小众化节目”打造出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形式和内容。

正如中国戏曲学院青研班助理研究员、艺术学博士吴宇说:如果说《一堂好戏》体现的是校园戏曲的创造实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方面。那么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晚》则展现的是校园戏曲的传统根基,更多的展现的是守正创新。正是守正创新,让古老的戏曲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中国戏曲亟待青春的智慧、青春的张扬、青春的担当。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和《一堂好戏》给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新时代风貌和艺术才华的电视艺术平台。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更宽广的舞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一展戏曲风采,传承戏曲之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更多的心灵。(作者:王寅子  中国教育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