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媛:以“假想观者”进入响堂山石窟第九窟
开幕式现场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苏伯民,天津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贾广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董书兵,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及相关政府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论坛以“雕塑连接过去与未来——瓜州对话”为主题,设置三个分议题,分别为“古丝路文明与雕塑艺术”、“新丝路与传统的转化和再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雕塑和公共艺术的历史使命和担当”。九位嘉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主旨发言。学者们一是对传统佛教造像、传统雕塑壁画的认识和研究;二是立足在今天和未来对新事物的文化艺术、对未来公共艺术的思考和展望;三是在对话交流环节产生了具有启示性的观点。其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孟媛博士以《入塔观象——以“假想观者”进入响堂山石窟第九窟》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孟媛博士进行主旨演讲
孟媛博士以这一观看方式进入北响堂第九窟,在研究响堂山石窟中的石刻艺术时,从“艺术整体”出发来进行观看,提供了在美术史的美 学范畴欣赏响堂山石窟石刻艺术的新方式。以这样一种方式重新回到响堂山石窟的石刻艺术审美的范畴中,欣赏的对象不再是考古学的范畴,而是石窟中的石刻艺术本身。
论坛现场
学术主持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博士认为:“孟媛作为后来者没有辜负我们大家的期望,她把当代的视觉文化中间的观看理论用到石窟寺的研究中,我觉得这是对石窟研究方法论上的推进,是非常有价值的。她从入塔观像,从对响堂山石窟的例证中,将新方法论运用在了古代艺术研究中,首先强调对石窟的观看是一个整体的观看,同时设想了三种观看的视角,从创作者、礼佛者、以及现代人的观看出发,通过3D建模的方式分为了几种理想的观看路径。这样来研究一个石窟我觉得是非常有创造性的。”
论坛嘉宾共同探讨雕塑连接过去和未来,看似在说过去的时候,其实在说未来,看似在说未来,实际在说今天。每一个人都是一座桥梁,联系过去,联系未来。更重要的是怎样决定当下,当下的立场决定了传统,对未来的期待决定了当下。每个人都肩负着使命,任重道远。
在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先后前往张芝文化产业园、玄奘文化博物馆、瓜州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西千佛洞、榆林窟等文化、文物和石窟寺展开实地考察和研讨活动。
嘉宾合影
下一篇: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亮相成当代艺术中心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