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发生——2022青年水墨论坛”在广汇美术馆举办
作为分论坛开场嘉宾,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首先提出对于“青年水墨”的概念探讨,他认为“青年水墨首先是一个姿态,然后生成态度,到了一定程度或许就是一种文化策略。态度可以构成对应笔墨中心主义,摆正艺术与时代及生活的关系,以此建立美学品格。青年水墨的概念提出,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青年艺术家对某种学术意识惰性的不满足,也有比较明确的时效性。但同时也必须警惕:概念上的时间性也有一定的限制性。”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通过丰富的展览案例,提出回顾青年水墨创作的生态,还是需要回归到过去四十年间的中国现代水墨景观中。认为水墨的发展有两个新的结构,一个是传统的绘画,一个是当代艺术,这使当代水墨或者艺术家处于中间部分。“但我觉得既是一个艰难的处境,也是一个左右逢源的处境。所以在不同的展览里面总能够看很多艺术家的这种穿梭的身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会场二
水墨创作与学术研究
主持人游艺:第二板块我们关注艺术家创作与水墨研究之间的关系,艺术家的实践毫无疑问是当下水墨的重要部分,但同时关于现象背后的抽象逻辑,学术研究则成为当下水墨中不必可少的一部分。在当代转换中,如何思考与如何表现?如何把握水墨媒介的特性,抑或是如何拓展水墨媒材,都是艺术家和理论家当下面对的重点课题。
会场三
美术馆与水墨收藏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高级业务经理李伟通过现当代水墨市场简析,通过水墨作品专场案例,分享以当代中国水墨为中心,从时间与地域拓展至东亚水墨视角,以“从世界的角度回望中国”为讨论理念,不深入探讨新文化是否合理,从客观的角度探讨其现象。中国当代水墨作品行情的落差很大,波动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生态,当代水墨画家的市场更多是单打独斗,没有长期合作意识面向市场,因此出现骤热骤冷的现象。但这些问题会随着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所改观。
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孙欣女士以《新工笔的历史方位与未来景观》为题,首先从“新工笔”的概念生成与风格流变;结合近年“新工笔”作品市场发展,提出“市场回归理性,从另一侧面助推了新工笔对于自身发展维度、未来路径的省思”观点。反思在全球化世界语境中如何构建新的方式,重新回到艺术本体中思考问题,对于时代动态性的回应。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推广部主任单宏在发言中提到青年艺术家的出场和收藏,离不开展览和艺术机构的推广。我一直做的“转音”和“对岸”两个系列展览,以及在798运营叁拾艺术空间,正是基于为年轻人提供发声平台,同时在现代目光中拥抱水墨,拥抱传统。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谭在江以《水墨的当代性》为题,探讨水墨作为媒介,被赋予了太多文化内涵:认为“水墨”不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水墨,它更多成为了一种文化表征,一种代表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深刻链接的文化表征。从市场来说,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核本质上属于对真理与创造力膜拜的层面,强调人的力量,强调艺术家的主体意识,新一代藏家也更能够接受这种创造力。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纸本设色,十二屏,每屏180cm X 47cm,1925年,广汇美术馆馆藏
本次论坛策划人之一李国华参与本轮分享,认为水墨市场虽然比较庞大,但是尚未建立一个成熟的市场机制;以全球艺术市场发展为背景,除了以上拍卖行业嘉宾分享的经济下行、艺术市场本身的规则影响外,认为市场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现代化的艺术市场制度。
策划本次论坛的主要想法除了集结及展现水墨新生力量以外,还希望以“正在发生”的态度,尝试为水墨的当下与未来提出一种新的憧憬,它可能是不断裂变融合的、是激烈抗争的、是古老也是新生的。关于20世纪中国水墨艺术的研究,关于现当代水墨策展的执行思路,关于水墨收藏与市场未来,在场的20位嘉宾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探讨,通过本次论坛,我们很高兴的看到青年水墨作为当下最新鲜的水墨血液,既谨慎保持着与传统的关联,同时也更为关注当下自身的生存语境。如果说什么是当代,通过论坛我们也可以将其归纳为当代就是“正在发生”——正如我们的主题。
希望青年水墨论坛持续前进,产生更长远的影响力,也成为艺术时代中无可取代的可视化图标。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