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国IDA国际设计奖揭晓 清华大学教学楼室内设计荣获金奖

作者:艺术中国时间: 2021-01-31 10:10:59

1月28日,美国IDA国际设计奖发布了2020年度获奖名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传授、中央美术学院杨宇传授率领团队设计的《清华大学第四教授楼室内设计》从80多个国度和地域的浩瀚优异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室内设计类别金奖。

IDA(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开办于2007年,是美国最具巨子的国际设计大奖之一,倡导设计的可持续性、科学性、智能性。该奖项共设置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物设计、时尚设计、平面设计五个门类。评审团由全球建筑、设计、时尚范畴的知名设计师及专业媒体构成,致力于激发公家对于世界局限优异设计的存眷,引领和催生具有推翻性和立异性的全新概念,寻找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作品。2020年,IDA国际设计奖迎来了自奖项开办以来最为成功的一年,报名国度和作品数目均跨越以往任何一届。

清华大学第四教授楼原建筑于1990年完工并交付利用,历经近30年利用,空间功能及设备举措均已不克知足一流大学的利用要求。作为旧建筑革新项目,此次的室内设计旨在从形式、功能、内涵出发,强调文化性、艺术性、经济性的有机连系,表现相符清华百年学府的人文气质,打造表现世界一流大学定位的专业性教授空间。

20世纪50年月,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Constructivism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对常识的自动索求,力争经由学生之间以合作、交流、接洽的格局提拔他们的思维能力。第四教授楼的空间革新遵循着这一理念,方针是将原有70人教室进行设备更新,并在现有空间中增加大量小型钻研间以及自由进修区域,从而顺应当下大学开放、矫捷的多元化教授模式。

作为典型的公共讲授楼,四教不仅承担着教室功能,同时也是一个校园内分歧专业学生汇集的公共空间。在如许由彼此目生的人群所组成的场合中,人们每每会对空间存在一种生成的疏离感。由此激发的焦点议题就在于若何让学生们在公共空间中过程“停留”实现人与人了解的机缘。该设计进展为学生缔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景象,让他们在个中相遇了解,从而最大限度的施展公共空间的价值。“开放”的概念在于最大限度的拓展室内空间的采光和视觉标准。大厅东侧一至五层原有的楼梯与大堂是隔离封锁的。此次革新将原有墙面拆除,让这组伟大的楼梯呈现出来,并过程色彩和形体塑造来强化楼梯的典礼感和视觉冲击力。

开放式的楼梯毗邻着所有楼层,形成了一个多条理、流动的立体空间布局。原始建筑框架与楼梯相穿插衍生出的转承启合,让人经由行走,从分歧层级的视线关系中感触感染空间的开放性。

一个完整的进修过程不仅发生在讲堂,课下的交流与协作更或许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常识的巩固、整顿和深切研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个别间对于常识的彼此分享。传统的大型教室已经不再是当下教室教授的独一模式,让讲授空间的利用体式实现与多元化教授相共同的随机性与天真性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由此,该设计将讲授延伸到东侧的公共空间中。在东侧三至五层增加了13个更为灵动的小型钻研室,行使各楼层的碎片空间形成了若干个开放式进修区,以及教室休憩室,供学生们在分歧时段所需要的且则性进修需求。一至四层西侧为24个尺度公共教室。在尺度教室走廊的处理上,南侧墙面被设计成透光的格栅,由此能够将天然光线引入走廊中。我们打破走廊常规的单一向线路径,在若干个空间节点上设置了包厢式的座椅供人停留利用,让原本关闭冗长的通道酿成一个雷同于街区的公共情况。

进修是在一个特定景象下,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而获得常识的过程。而“景象”不仅是一个心理意向,同时它是一种物理情况,甚至是一种文化空气。所有景象营造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建构学生们对于进修场合的归属感和热情。该设计进展第四教授楼或许成为集教室讲授、交流钻研、小组进修等多元化的交互场合,并融入到师生日常校园糊口空间中。

项目名称:清华大学第四教授楼室内设计项目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设计面积:5000平方米

完成时候:2019年 

设计单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总设计师:杨冬江、杨宇 

设计团队:杨宇、管沄嘉、石硕、曾卫平、李正友、张菲赫、曹宇、刘璇

施工图设计:北京清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摄影师:金伟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