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的色彩之源——周春芽《人物》(1984)鉴赏
周春芽 人物 布面油画 1984年 签名:1984.9 周春芽 52.5X37.5cm
文/岳文丰
在今世中国画坛,周春芽的作品个性光鲜,令人印象深刻。他们那一代于上世纪80年月初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从伤痕艺术起步,在一种浓烈的批判实际的气氛中成长起来,大多都汲汲于反思社会、政治,但周春芽似乎是个异类。他集中索求色彩、肌理、质感和造型,对绘画元素、表达形式的深究,使他的创作达到另一深度。
而在所有的索求之中,他对色彩的思虑和表达最具推翻性与开创性。这些思虑和表达在他早期的“藏民系列”中就有了不同凡响的表现,到后来的“红石系列”“绿狗系列”“桃花系列”表现的就更加极尽描摹。
在“红石系列”中,他袭用德国新浮现主义的视点,进一步强化中国传统的适意和个性元素,锐意偏离正统水墨柔淡纤弱的视觉质感,改用浓稠丰厚、鲜艳瑰丽的红色油彩去描画传统山石,强调色彩肌理的显示性。而在“绿狗系列”中,他以单一绿色色彩来描画德国狼犬“黑根”的分歧形态,绿色兼具超实际、刺激而又安详的视觉结果,缔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是周春芽浮现主义气势派头的又一岑岭。“桃花系列”对色彩的运用则加倍汪洋恣肆。在这些作品中,桃花夸张的变形,浓艳贲张的绯红色彩、欢畅丰饶的形态,付与桃花一种狂放妖艳的视觉形象,一改中国传统里桃花的温柔文静形象,传达出天然界生命力、恋爱和性爱的力量,恰如艺术家所描述“在一种流动的色彩情绪中纵容着本能和个性”,开拓了一种极新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
一位艺术家对美的感触感染以及表达体例,是他个性、履历以及情况所配合塑造的。“红石”鲜艳瑰丽的红色、“绿狗”纯粹浓烈的绿色、“桃花”浓艳贲张的绯红,周春芽在分歧期间所施展出的对分歧色彩的偏爱甚至说是“偏执”,与他分歧人生阶段的体悟互相关注。但与此同时,笔者相信这些分歧阶段的色彩运用,并非完全割裂,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应该越往艺术家的早期回溯越可寻到根源。
在《中国保利2005广州冬季拍卖会》图录中,笔者看到了周春芽创作于1984年的一幅作品《人物》。这是一幅年青女子的肖像,初看这幅作品与周春芽的其他作品比拟,并无稀奇令人感应惊异之处,甚至带有“中规中矩”的味道。但细心咀嚼,笔者似乎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周春芽色彩运用的根源地点,或者说在这幅作品中,周春芽小心地把他所偏爱的色彩融入个中,构建出一种既具实际主义又具表示主义的艺术空气。
这幅作品的布景是大色块的红褐色,人物服饰占有了肖像的大部门,是大片的红色,而出人意表的是在人物的耳旁以及肩膀处,创作者又加了几抹似乎与主题毫不相关的绿色。恰是这些色彩的运用,令笔者看到了创作者所偏爱的“红石”“绿狗”“桃花”早期的影子。
纵观周春芽的艺术履历,1986年至1989年的德国留学之旅是他创作最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大多是写实气势派头,到德国留学之后,受到德国新体现主义的影响,创作气概发生重大转折,他将西方对感情抒发的着重,与在西藏岁月里植根他笔下的粘稠色彩、质感与笔触糅合,从中国绘画中罗致灵感,成长出并世无双的气势派头。
这幅人物作品创作于1984年,是他在德国留学之前的创作。这时,表示主义的影响还没有显著地在他作品中显现,那些大面积的浓烈的红色、绿色还没有完全据有他的作品。但恰是在这个期间,恰是在这个写实主义仍然是他创作主导的期间,这幅作品所施展出的对色彩的果敢运用,才显得尤其凸起。当然,与后期那些色彩的声张比拟,这幅作品所采用的色彩是内敛的,那几抹似乎与主题不相关的绿色,在越矩中也带有小心隆重的意味。但尽管如斯,笔者依然看到他后期分歧阶段似乎割裂的分歧色彩,在这幅作品中的萌芽与统一,是贯穿了他几乎整个创作进程的早期根源。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是在他去德国之前,有了对这些色彩的敏感与偏爱,才会令他到德国之后,对新阐发主义如斯倾心,从而开启了他新的创作生涯。这幅作品或许说是他去德国之前对色彩思虑与表达的一个典型代表。是以,笔者或许勇敢地用“周春芽的色彩之源”来评判这幅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可惜的是,笔者无缘见到这幅作品的真容,只能经由图录鉴赏评判。笔者相信作品原件将会供应更多的细节去印证笔者的评判。今天,不知这幅作品原件花落谁家,但愿它能早日重现江湖,令人一睹真容,向人们展示“周春芽的色彩之源”的神采。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