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铺黄金爆火出圈 古法黄金背后的美学密码

时间: 2025-02-27 11:11:22

西汉金兽(现藏南京博物院)

中国人对黄金的喜爱和应用最早源于商代,当时的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祭祀,常见于礼器。西周时期,黄金工艺进一步发展,开始用于制作更复杂的饰品和器物。到春秋战国时期,黄金多用于贵族装饰和货币,黄金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鎏金、错金等技术。

鎏金杯,唐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拿唐代金银器来说,唐代金银器的制作颇为考究,多数作品上饰有精湛的动物或花卉纹样,但此杯通体简洁,无繁复的纹饰,这在传世的唐代金银器中是不多见的。此杯器形明显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

黄金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其象征意义。《金牛头竖琴》是苏美尔人金器镶嵌匠师们于公元前2600年创作的作品,反映着古代乌尔金器镶嵌匠师们的精湛技艺(拍摄:Mary Harrsch)

金葫芦,清代中晚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清代中晚期时的陈设用品八成金质,为剖开的半个葫芦。器身外有葫芦藤叶缠绕,并有盛开的花朵,花瓣上有昆虫趴卧。做工极其精致而富有巧思,一洗金器的霸气张扬,呈现出婉约俏丽的姿态。

金嵌珠石葫芦式胸针,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资深工艺师介绍,古法黄金的制作堪称一场与时间的对话。单以镶嵌工艺来说,镶嵌包括 “镶宝石”和“嵌素金丝”,再以“锉、搂、闷、打、崩、挤”等纯手工技法,将金丝、金片或珊瑚、珍珠等珠宝嵌入凹槽内,最后打磨平整。工匠们通过反复捶打金料,配合多道繁复工序,使黄金内部结构达到极致密实。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不仅赋予了黄金更高的结构稳定性,更使其呈现出独特的哑光质感,使其在时光流转中历久弥新。

与时代对话的新媒介

就在本文结稿当天,一条“有年轻人‘居家造金’月入5万”的新闻冲上热搜。一则居家自学打金的短视频竟在小红书上有超过13万的点赞、收藏和留言,即使是一位在全网拥有超120万粉丝的手工博主,也深刻感受到了最近黄金热的“爆发力”。

老铺黄金,彩凤胸针

“‘居家造金’造的不只是金器本身,也是一份与古老技艺的连接。年轻一代不再仅仅将黄金视为冰冷的投资品,而是看作可以对话的艺术媒介。在敲打錾刻的过程中,他们学习着先人的手艺,也以自己的方式回应着时代的焦虑,以极致的耐心与专注,找到了安放身心和与外界沟通的方式。”

撰文_台馨遥

(相关产品展示图仅供分享,全文无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