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九艺术节:在转动轮轴间,重构城市的艺术呼吸

时间: 2025-03-31 10:48:57

3月21日,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呈献的第二届"西九家FUN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艺术节为市民带来近百场精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其中超过50场为免费节目,将持续至4月21日。

Alex Schweder及Ward Shelley《轮居》,图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提供

作品《轮居》表达了创作者对于“建筑作为与居住者持续对话的动态系统”的理念,探讨“高密度城市的居住政治”。由若干个"小舍"构成临时社区,既是私密居所,又是公共舞台。当艺术家们在其中起居、创作时,装置随着他们的移动不断重组空间关系——这种动态结构令人联想到香港的劏房文化,却又通过艺术转化,将逼仄感升华为对"共享空间"的哲学探讨。参与者必须通过协商决定轮子的转向,恰如都市生活中永不停歇的空间博弈。作品在展出期间邀请观众窥见居住空间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这件作品既是对香港居住困境的诗意回应,亦构成一场精妙的社会学观察。  

《轮居》共同策划者Alex Schweder和Ward Shelley于第二届"西九家FUN艺术节"开幕发布及《轮居》全球首展传媒预览,图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提供

《轮居》邀请18位本地艺术家进驻——我们看到粤剧演员在水袖翻飞间与轮子角力,独立音乐人用电子音效回应机械转动的韵律——这些表演消解了"建筑"与"身体"的界限,更将香港特有的空间敏感度注入作品。当一位舞者利用轮子离心力完成旋转时,装置已不仅是容器,而成为共舞的表演者。

西九家艺术节市集,图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提供

戏曲中心于3月29日及30日推出茶馆家庭专场和粤剧身段工作坊,让市民亲身体验传统戏曲魅力。其中,由年轻粤剧演员带领的免费“水袖”和”马鞭”粤剧身段工作坊旨在介绍粤剧基础身段动作,参加者可穿水袖学习做手及执马鞭模拟骑马情境等,亲身体验粤剧传统。

西九家艺术节2025:水的回声,图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提供

此外,多个本地艺术团体将在艺术公园带来超过20场舞蹈、无伴奏互动合唱、杂技等快闪演出。不加锁舞踊馆联同英国舞蹈剧团 Casson & Friends制作充满欢乐的互动演出 《ARCADE》,透过舞蹈带动不同年龄的观众一同体验童心的乐趣。舞团Step Out Studios与专业乐手携手带来结合踢跶舞与爵士乐的精彩演出。Halen Woo将以非洲鼓和非洲竖琴演奏并讲述故事。Travis Hung将示范传统原住民乐器,包括口簧琴及迪吉里杜管。“马戏盒子”汇聚多元风格的表演者,独创杂技花式,呈献特别的“港式马戏”。

国际顶尖团队助阵

除了本地团体的精彩展演,艺术节还邀请到国际知名艺术团体参与。

西九家FUN艺术节2025:Circa杂技团《动物嘉年华》,图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提供

除此之外,澳洲国际知名杂技团Circa呈献的《动物嘉年华》(Carnival of the Animals)将于戏曲中心大剧院上演(4月18至21日),是团队相隔近10年后再度来港演出。曾到六大洲、超过45个国家巡回展示他们突破界限的作品,Lifschitz最近更获颁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表演艺术奖项之一——国际表演艺术协会“杰出艺术家奖”。《动物嘉年华》以法国作曲家圣桑(CamilleSaint-Saëns)的经典组曲《动物嘉年华》为灵感,结合新编音乐、多媒体大型投影等缤纷元素,重新演绎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西九家FUN艺术节2025:西九文化区 x Fevered Sleep《时间鼓守》,图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提供

与此同时,英国独立艺团Fevered Sleep与香港西九文化区共同制作的沉浸式剧场体验《时间鼓守》,将于自由空间大盒举行全球首演(4月18至21日、25至27日)。作品灵感来自多个本地家庭、不同背景的儿童与成年人的故事,邀请一群年龄介于8至11岁、从未接受专业演出训练的本地小朋友参与创作,以童真视角探索时间的意义。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示,本届艺术节旨在通过多元艺术形式,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创造难忘的艺术体验,同时推动本地艺术生态发展。

当《轮居》的金属轮轴在海滨草坪上缓缓转动,18位艺术家在移动的"小舍"中即兴创作;当茶馆新星剧团的水袖翻飞间,孩童们执起马鞭体验粤剧魅力;当《水的回声》以舞蹈重现水上人家的生活记忆——这场持续一个月的艺术狂欢,正在西九文化区书写着香港文化生态的新篇章。艺术节以包容性与创造力证明:真正的文化盛宴从不是曲高和寡的表演,而是让视障者通过触感认识建筑,让市民在街头转角邂逅杂技,让国际顶尖剧团与本土艺术家同台对话的全民嘉年华。那些在轮轴间萌发的灵感,在茶摊前碰撞的创意,在互动中重新定义的艺术边界,恰如这座城市的缩影——在传统与前卫、本土与国际的碰撞融合中,持续迸发着令人惊艳的文化能量。本届艺术节终将暂告段落,但它唤醒的,是这座城市对多元共融更深层的理解与渴望,更是艺术真正成为市民生活日常的美好可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