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发布2026年度展览计划 七大看点不容错过

时间: 2025-10-16 16:57:09

发布会现场,UCCA馆长田霏宇介绍2026年展览计划

在北京主馆的大展厅,UCCA 将呈现著名德国艺术家卡斯滕·霍勒大型个展,汇集其代表性装置作品,并展出为北京特别构思的全新创作,邀请观众步入一个持续变化的感知实验场。此外,UCCA 北京还将呈现美国观念艺术家张能杰的首个机构回顾展,这也是其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个展;展出常驻北京的美国摄影艺术家秋麦多个系列作品,其中包括首次大规模,以全景的方式呈现长江沿岸风貌的“长江万里图”系列;呈现中国画家段建宇在北京的首个机构个展,展出其过去十年重要作品系列与部分最新创作;以及美国观念艺术领军人物约翰·巴尔代萨里跨越五十年的艺术实践。与此同时,UCCA沙丘美术馆将继续聚焦具有探索精神和开创性的艺术家,重点呈现中国观念艺术家杨心广围绕植物降解、材料和风景相关思考的创作,以及苏格兰视觉艺术家凯蒂·帕特森以地质时间与宇宙想象为题的跨学科装置。

UCCA 北京

UCCA 年度大展——卡斯滕·霍勒 (UCCA 北京 2026.6.6 – 2026.10.11)

卡斯滕 · 霍勒与阿蒂利奥 · 马兰扎诺,《托雷瓦多 · 一脚踢》,2011。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于1990年代初从科学研究转向全职的艺术实践之后,霍勒的探索很快与同时代艺术家们的实践形成呼应,共同致力于重新界定艺术、空间与社会经验的关系。这一创作取向常常被纳入“关系美学”的概念当中,强调艺术创作对社会语境与人际交流的关注。在过去三十年里,霍勒持续通过对游戏、游乐设施与日常技术进行实验性探索,激发人们陌生的感知状态,其装置作品常常重塑环境机制,促使参与者重新思考自身在其中的位置。同时,他的科学背景也在涉及动植物的创作中不断浮现——他通过放大或扭曲它们的形态与色彩,引导观众重新审视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在此次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的展览中,霍勒将汇集一系列代表性作品,并为北京特别构思全新项目。展览将以不断演变的实验性场景展开,带领观众进入持续变化的感知状态,体验意想不到的时间与空间关系。本次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策划。


张能杰 (UCCA 北京 2026.1.17 – 2026.4.12)

张能杰,“《白色专辑》收购计划”,2013-2025,黑胶唱片、纸封套、霓虹灯,尺寸可变。图片由张能杰艺术遗产提供。

张能杰的实践常常通过对日常媒介的再语境化,转化其原有意义,从而揭示潜在的文化叙事。本次展览除了回顾梳理其过去十余年创作的脉络,同时重点呈现了张能杰最为人熟知的两个项目——“《白色专辑》收购计划”(We Buy White Albums, 2013-2025)与“CENTS”(2017-2025)。这两件作品都探讨了表面相同的物品如何在时间与流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通过并置数百张唱片或千枚硬币,张能杰揭示了大规模生产中的悖论,质询了价值的建构方式,展示了统一的 物品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各具差异,并揭示了人与物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次展览由 UCCA 馆长田霏宇与艺术家笹本晃(1980 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共同策划。

 

秋麦 (UCCA 北京 2026.1.17 – 2026.4.12) 


秋麦,《江口镇》(局部),2012,三桠皮纸本摄影打印,25.5 × 323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将汇集秋麦创作的多个系列作品,呈现从微观到宏观、从历史遗迹到自然风土的不同主题,也将囊括长卷、册页和挂轴等不同装裱形式,立体地展现艺术家探索流动视角的多维实践。展览还将首次大规模呈现秋麦在2010至2015年间创作的“长江万里图”。启发自宋代同名山水画,该系列拍摄于国家建设 发展的重要时期,沿岸的风貌在被记录的瞬间成为无法再现的历史,作品也因此成 为对那段非凡时期的珍贵视觉记录,见证了从中国西部自然山川到东部工业和城市 景观的变迁。此次展览由 UCCA 助理策展人邹嘉澍策划。

 

段建宇 (UCCA 北京 2026.5.1 – 2026.8.30)

 段建宇,《一个好汉》,2017,布面油彩,140 × 180 cm。图片由艺术家和维他命艺术空间提供。

约十年前的“杀,杀,杀马特”系列标志着她无论在绘画语言还是创作方法上的重要转折。这一阶段性回顾让我们得以观察段建宇如何以强烈的绘画性不断突破媒介限制,使画布承载更多信息,呈现更广阔的视野。本次展览由 UCCA 策展人刘倩兮策划。


约翰·巴尔代萨里 (UCCA 北京 2026.9.19 – 2027.1.3)

约翰 · 巴尔代萨里,《工作室》,1987,黑白摄影及乙烯基颜料,121.9 × 160 cm。© 1987 - 2025 约翰 · 巴尔代萨里家族基金会 , 图片由约翰 · 巴尔代萨里遗产提供;施布特玛格画廊;私人收藏。

作为巴尔代萨里在中国的首个大型个展,本次展览全面梳理其跨越五十年的艺术实践:从早期的文字与图像实验,1970年代充满游戏精神的录像作品,1980年代的电影图像拼贴,到关于感知的心理探索,以及晚期回归色彩、留白与空间的墙上作品。展览亦呈现艺术家档案、草图与艺术家书籍,展现巴尔代萨里特有的冷峻幽默,以及他对作者性、叙事与艺术价值体系的持续追问。本次展览由 UCCA 策展人栾诗璇策划。


北戴河 UCCA 沙丘美术馆 

杨心广(2026.4.19 – 2026.10.11) 

杨心广,“勇士”系列局部,植物、钢筋、水性封闭漆,2023。图片由艺术家和北京公社提供。

本次展览将呈现杨心广近年来主要的创作线索,聚焦以泥土与植物为核心材料的系列,延续并推进诸如“土壤之上”“春 风”“勇士”等系列在不同空间的实验,同时展出若干全新创作的作品。杨心广擅长在各类室内与室外空间中探索雕塑语言的多样性,使作品有机生长于特定场域之中并与之产生对话,展览亦将呈现依据空间特性现场创作的场域特定作品。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刘倩兮策划。

 

凯蒂·帕特森 (2026.10.25 – 2027.4.11)

凯蒂 · 帕特森,《整体》,2016,装置。图片由凯蒂 · 帕特森工作室提供。

作为凯蒂·帕特森首个国内机构个展,本次展览围绕帕特森在地质年代和变迁的背景下人类在地球上的处境展开。她的作品运用精 密技术与专业知识,展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亲密、诗意且富有哲理的互动。本次展览将融合浪漫主义情怀、基于研究的方法论、严谨的概念和冷静简约的呈现方式,使观者与时间和宇宙边际之间的距离得以消弭。展览由UCCA助理策展人张尧策划。 (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