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旸《关于我》:一场突破边界的艺术修行

艺术家张春旸在展厅现场
一次 “打破惯性” 的创作调整也是 “时代所需”
开幕式上,张春旸放下了艺术家的疏离感,笑着分享创作中的蜕变过程:“过去我的展览多以绘画为主,但这次我做了大量装置作品,甚至尝试把小说变成可体验的空间。这不是简单的形式叠加,而是我对‘创作本质’的一次调整——艺术作品变为可以是观众能触摸、能参与的存在。”

展厅一隅
从风景到幻想,创作里的 “自我进化史”
走进展厅,就像踏入了张春旸的“创作实验室”—— 油画、纸本、装置、小说、剧本杀空间,五种形式的作品并非孤立陈列,而是串联起她十余年创作的 “自我进化轨迹”,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藏着她对艺术语言的反复打磨。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风景创作:用画笔 “留住时间” 的诗意实验
展厅内的 “风景系列” 油画,是张春旸重要的创作内容。她在大理旅居时,将这些风景印入脑海,以至于即使离开后,也依然将很多场景融入画面。张春旸所记录的不是此时此刻的风景,而是时间在内心里留下的痕迹。在她的画面中没有传统的写实惯性,而是用主观化的色彩与笔触,探索 “自然与自我感知的关系”。

风景系列《山河无恙》

风景系列《他山之石之二》
禹旸系列:从 “画人物” 到 “写故事” 的叙事突破
不同于传统肖像画追求的写实,禹旸系列作品里的人物都带着 “未完成感”:这些画面往往好像电影与生活中的场景。张春旸说:“我喜欢把一些电影中的画面记录下来,同时增加一些自己生活中的小元素。”


《木马计》
以科幻小说《神我》为核心的剧本杀空间——张春旸将精神大师与自我融合的思辨关系以及极具波普风格的混搭艺术。“过去我的作品是‘我讲,你听’,但这次我想让观众‘走进作品里,自己找答案’。” 张春旸说。这件装置作品以荣格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理论为核心,设计两条进入路径,在这里参与者可以进入装置内布,依靠几位“大法师”的生命路径寻找他们的思想碎片。张春旸解释:“现在很多人有精神诉求,我希望这个装置能成为一种‘游戏式疗愈’,让大家在互动中突破认知。”

“剧本杀”展厅现场
不一样的价值:张春旸“不一样”的展览
对比张春旸以往的展览,《关于我》的突破绝非 “形式增加” 那么简单,它的价值更体现在展览本身的创作中:本次展览以“创作全链条呈现”:风景到马语、从科幻哲学装置到自我认知解剖,完整呈现了她个人的创作历程,为展示她的艺术脉络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样本。
展览中的“多媒介融合”:不是绘画+装置的简单拼接,而是让小说成为装置的灵感,让剧本杀成为小说的延伸,让音乐成为装置的具象声音。每种形式都在 “服务于叙事”,这种大胆的探索,为张春旸未来“跨媒介实践” 的创作提供了可能性。让更多人读懂艺术家想传递的“冲突与自洽”。


艺术家张春旸与艺术助手在地创作,志愿者在参与过程中更深入的融入到公共美术馆之中
在这次合作中,陈文先生对张春旸老师及艺术助手的创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张春旸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的张力,木马的原型与不同材料堆叠出的肌理与颜料形成奇妙呼应,所有元素编织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不是艺术家独自完成的孤品,而是一群人与材料共同生长出的艺术现场 。” 回望本次展览的布展之路,志愿者们的身影也为展览带来了温暖的感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横跨各个年龄段,用双手扛起了展品打包、细节布置等每一项基础工作。这份纯粹的付出,让美术馆得以真正成为 “当代艺术与本土观众” 之间那条最坚实、最直接的纽带。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1日。(图文:千渡长江美术馆)
大家都在看
-
2023-05-06
-
2021-01-06
-
2025-11-06
-
2025-11-06
-
2025-11-06
-
2025-11-05
-
2025-11-04
-
2025-11-04
-
2025-11-04
-
2025-11-03
-
2025-11-03
-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