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认为,刘海勇在花鸟画的大写意实践、沟通古今与南北绘画风格上着力甚多。他师传统、师自然、师生活、师心源,以大笔挥洒性灵对大千造化的浅吟,揭示形象背后的意蕴哲思。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一层2、3、4、10号展厅,至7月27日(周一闭馆)。
乘风南北 御风时代——“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序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山花春世界,古木开新境。
六朝以来,中国画的理想境界便是“澄怀观道”。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乃“道”与意境的视觉呈现。而花鸟画,亦在此鸟鸣珠箔,群花寤寐中,奏响悦耳的生命清音,由丰满的色相臻入心灵的至境。于此,映现人的生命与自然相交融并达到自由逍遥的状态,是花鸟画创作的精义所在。其需要在画家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领悟,用诗性语言传递出蓬勃的能量。
花鸟画于唐代独立成科。此时期折枝法的出现,真正赋予其一个“点画荡漾空际”的游心灵境。五代的“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则开启了影响后世千年的两大花鸟画审美风格类型。及至宋代,花鸟画以空前的精微谨严,折射出理学“格物致知”中所映涵的积极有为品格。元代以降,文人写意进一步勃兴,“比德”思想的不断确立、“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生意”观念的深入人心,使花鸟画成为明志、寓情、畅神的重要载体。数百年间,大师辈出,群星璀璨。自19世纪以来,花鸟画在中西文化艺术的碰撞与对话中又萌发新质,孕育出匹配于时代的语言形式。其中,虽有困境、矛盾,但空前的视域拓展和巨大的文化张力,也为画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铺设出一条通往未来的新途轨。
刘海勇正是这样一位既富有蓬勃能量,又面临机遇的当代青年花鸟画家。其创作的题材涉及甚广,无论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与表现手法,皆能以独特的意匠组织起点、线、面的秩序“网幕”,透现“鸿濛之理”所发出的熠熠之光。
在从学上,海勇自幼受家教熏陶,坚实的基础为他奠定了良好的艺术素质。海勇先后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在馥郁的人文气息中沐浴学院教育。作为新世纪以来培养的中国画专业博士,他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的悉心教诲,对中国画传统和经典有过系统的浸润和锤炼,工、意笔风格基本功扎实,风格集南北两校之长,在实践创作方面有了较深体会。
在从艺上,海勇以“守正出新”为创作圭臬,深究理法,锐意造境,致力于酝酿出大写意花鸟画的时代新风。他每每在大山大水中采风考察,赏江南之秀色、观西北之苍莽,直面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往迹。借助传统中国画“饱游饫看”的研习方式,海勇追溯山川悠远、花木生发的现场,通过写生唤醒了源自生命本体的活泼气象,更树立了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
在从教上,海勇立足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积极推进中国画学科和花鸟画专业发展,从促进中国画创作实践和理论创新入手,追寻中国画笔墨结构发展的历史规律。观其课徒稿,他秉持着培根铸魂的信念授人以渔,辨精阐微,娓娓述来,形成自己的花鸟画教学范式。
多年来,海勇在花鸟画的大写意实践、沟通古今与南北绘画风格上着力甚多。他师传统、师自然、师生活、师心源,以大笔挥洒性灵对大千造化的浅吟,揭橥形象背后的意蕴哲思。
文脉融汇,成风化人。本次展览是对刘海勇从艺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其名为“天下有风”。分为葵园桑海、大风起兮、雁山花树、炼笔养境四个板块。葵园桑海,寓意画家负笈南北的求学之路;大风起兮,展示《胡杨颂》系列作品,得自于画家近两年的西域写生,透现那一片苍凉中蕴涵着的生命温热;雁山花树,所绘皆为其乡土的嘉树香花,呈现雁荡山对画家身心之哺育;炼笔养境,展示画家的教学相长之悟。四个板块,反映了画家研究、创作、教学的三者互动及由此带来的骄人成绩。
《诗经·大雅》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是中国花鸟画的生命精神,也是我对刘海勇的真诚祝愿。
作品欣赏:
开合任天真 刘海勇 中国画 245×122cm 2021年
诗品印象·绚练 刘海勇 中国画 270×96cm 2021年
胡杨颂系列·乐未央 刘海勇 中国画 367×144cm 2022年
诗品印象·霁华 刘海勇 中国画 270×96cm 2020年
大家都在看
-
2021-01-06
-
2022-04-18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5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3